- N +

“AI复活李玟”事件:不该让生者的悲鸣,惊扰本该安息的逝者

“AI复活李玟”事件:不该让生者的悲鸣,惊扰本该安息的逝者原标题:“AI复活李玟”事件:不该让生者的悲鸣,惊扰本该安息的逝者

导读:

要问谁对回南天理解最深刻我投林俊杰因为他有一首歌不潮不用花钱潮让身处南方城市的人多花不少冤枉钱回南天正让人类现代科技面临意想不到的挫折潮湿天气里洗衣凝珠化成了洗衣液屏上浸满水雾...

要问谁对“回南天”理解最深刻,我投林俊杰。因为他有一首歌,“不潮不用花钱”,潮,让身处南方城市的人多花不少“冤枉钱”。回南天,正让人类现代科技面临意想不到的挫折。潮湿天气里,洗衣凝珠化成了洗衣液;LED屏上浸满水雾;各种电子产品充不进电,开不开机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人在...

3月28日,已故歌手李玟的母亲委托律师发表声明,要求侵权责任方7日之内下架、删除含有“AI复活李玟”侵权内容的相关图片、视频及文章。声明称,相关内容给本就深陷痛苦的李玟母亲及家人带来了巨大心理冲击和二次伤害。

“AI复活明星”引发的争议已久。这类消费亡者的内容,为何能在众怒声中不断游走于灰色地带?

“AI复活李玟”事件:不该让生者的悲鸣,惊扰本该安息的逝者

温情是幌子,冷血与利益是核心

鲁迅曾说:“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连死尸也成了他们(别有用心者)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而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超先前人们的想象,伴随其中带来的“灰色生意”有时会洞穿道德的底线。

“投喂AI”、获取流量成为一款新型且潮流的“灰色生意”。

温情是他们的幌子,冷血与利益才是核心。

在“温情”“娱乐”的掩护下,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早逝明星“重返人间”。

高以翔家人、乔任梁家人之前都明确表示,不希望已故亲人的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这是在揭伤疤”。但无法阻挡地,和“AI李玟”一样,“AI乔任梁”“AI高以翔”仍在网上不断流转。

任何一名成年人都能看清这些所谓“温情”背后打着的算盘。但为何仍有不少人架不住“人血馒头”的“功效”?

受侵害维护权益的重重困境

尴尬的是,即便“AI复活李玟”给李玟家人带来了巨大伤害,其家人现在的诉求也不过是要求侵权责任方下架有关内容。

这体现出受侵害方维护权益的重重困境。

诉讼对象难以确定。“AI复活”侵权与传统肖像侵权案件不同,因为网络的隐蔽性和去中心化,诉讼对象难以确定,取证极为困难。

是否侵权难以界定。由于AI技术发展、应用广泛,篡改他人肖像作品的行为变得越来越简单。有人借此牟利,有人纯属“娱乐”,当侵权方未直接获利时,受侵害方难以定责定损。

司法救济滞后。诉讼程序有滞后性,从发现取证到起诉判决耗时良久。至于事前监管?尽管法律已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但在“避风港原则”保护之下,“知道”或“应当知道”很难判定。

一方是难以维权的家属,一方是轻易可获的流量收益,再多的口诛笔伐,也不过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罢了。

不违反公序良俗,不伤害无辜的人

技术本无对错,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不违反公序良俗,不伤害无辜的人,是技术发展的底线。

“AI复活”或许能成为“墓碑”与“遗照”的一种延伸,作为生者寄托思念的一种途径,但前提是不得给他人尤其是亡者亲人造成伤害。

法律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从这一点看,即便斯人已逝,如果“AI复活”制作方未能取得相关授权,那么“AI复活”就涉嫌违法。

AI是一种新型技术,其应用于人物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方面时,要去除利欲熏心的恶意,甚至要避免无心之失带来的伤害,都需要加强监管。

比如,建立行业公约,让技术健康发展;压实平台责任,加强甄别与追责;细化配套措施,让法律有效落地,等等。

有道德的社会,不该让生者的悲鸣惊扰本该安息的逝者。

撰文|记者向玲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